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

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 —— 《大学》
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 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 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;致知在格物。

大意是从主观的内心精神变化,从而影响客观现实世界的事物走向与物质变化!

  • 格物:格.探究,物.事物,意为探究认知到某类事物的底层运行规律,研究学习某事物的发展与变化。
  • 致知:致.达到,知.明了,相对于格物后的认知结果,这里的知还有一层“真知”的意思,通俗讲就是,别人只从观念表面看这间事物,你能从底层规律来看见这件事物的本质面貌,熟练知这间事物的发展源头与未来走向,拥有“解码万物”的能力。
  • 诚意:诚.真实,意.对事物流露的情态,相对于致知的后续行为,当你能致知事物,拥有“解码万物”的能力,那你仅是知晓了某些事物的的规律,仅此止步不前的话,那您仅是一个“百科版的专家”,你要对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与原则,并希望某些事物朝着哪些方向变化!对热爱的事物,真诚实意的去期盼去热爱!
  • 正心:正.事物的自身位置,心.本质面貌,相对于诚意的后续行为,当你做到了诚意有了目标就要去推动其发展,判断这件事物在万物中的具体位置和本来面貌,提纯这件事物的发展轨迹,不被万事万物的杂念所干扰!日本的“道”文化,很像阳明心学里的正心,但又有些许不同,例:日本剑道追求武器的最终极限,剑道的“正心”应该是干净利落且没一丝多余动作的一击!
  • 修身:修.整治与优化,身.自身的水平,相对于正心的后续行为,从格物到正心都是“知行合一”里面的“知”,修身以下为“行”,通俗讲,你知道了某些事物的走向与精髓,你自身就要做到推动它的发展,理论和实践中间是有差距的,例如:你了解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仅是认知到了理论,你必须要去实践整治与优化自身的书法水平,你要去缩小这个差距即为修身!
  • 齐家:齐.达到,家.专业级流派,相对于修身的后续行为,通过不停的“修身”,让自己的认知与技术达到专业级专家级别,并开启属于自身的流派,成为某件事物或行业的专业级精锐级力量!
  • 治国:治.服务与优化,国.一方水土地域,相对于齐家的后续行为,当你成为大师,拥有真身的流派,你要为一方行业提出你的优化解决方案,用你的“知行”服务更多的人,改变一个行业。例如:新型的网络电子支付对于中国大陆货币流通上,起到了关键的提升优化作用,本质上是对国家货币的一种“治”!
  • 平天下:平.达到相同的高度,天下.所有的地域,你的“知行合一”改变了某些技术与理论成为一种流派,这种流派解决了某些地方某些行业的具体难题,这还远远不够,你要让所有的地域所有的行业,都能享受到你“流派”带来的新改变新格局,最终他们达到相同的高度!

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便是知行合一的具体步骤!

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,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,彻底了解事物。拥有渊博的知识,彻底了解事物,然后意念才会诚实。意念诚实,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。内心端正,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。自身的品德提高了,家庭才会整顿好。家庭整顿好了,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。国家治理好了,推而广之,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。

《大学》中的八条目的逻辑就在于,一个人首先要有知识,只有学习好了各种知识,懂得了各种道理,然后才能返回内心,正心诚意,进行修身活动,修身之后,才进一步地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,我们古人讲儒家“内圣外王”,《大学》的这个逻辑思路,就很能够代表这种内圣外王的历程。

发表评论